(贝云网络科技)

4G改变生活,5G改变社会,未来,移动通信的演进还将深刻改变什么?
在5月17日的2022世界电信日大会上,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通报了中国5G建设的进展: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近160万个,成为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规模建设5G网络的国家。固定宽带由百兆迈向千兆跨越升级,光纤用户占比由2012年的不到10%提升至2021年的94.3%。
张云明指出,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,我国实现从“3G突破”、“4G同步”走向“5G引领”,5G芯片、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,我国企业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保持世界领先。
伴随着“中国5G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达3.55亿户,5G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”的火热数据,无论消费者应用(ToC)还是行业数字化(ToB)业务都对5G的网络能力、5G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进一步的需求。
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在第二届全球6G技术大会上所说,从1G到5G,移动通信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升级,从网络能力和应用创新上,要铸牢5G的基础,因为5G是6G的基础,持续推动我国5G网络以及应用成功是6G研究的动力。
“要铸牢5G的基础,因为5G是6G的基础,推动我国5G网络以及应用成功是6G研究的动力。”—— 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
<sectionhelvetica !important;="" !important;"="" #ffffff;="" 'hiragino="" 'microsoft="" 'pingfang="" 0.544px;="" 0px;="" 1.75em;="" arial,="" background-color:="" border-box="" box-sizing:="" break-word="" gb',="" letter-spacing:="" line-height:="" margin-left:="" margin-right:="" neue',="" normal;="" overflow-wrap:="" sans="" sans-serif;="" sc',="" ui',="" visibility:="" visible;="" white-space:="" yahei="" yahei',="">
当前,6G尚缺乏创新性的技术积累,而5.5G已经驰骋而来。
今年初,在中国移动、中国通信学会、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举办的“5G-Advanced技术与标准研讨暨3GPP R18标准立项解读”活动中,与会专家对5G标准演进做了解读,5G XR成为R18标准中一大热点。
近日,在“2022年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(HAS 2022)”期间举行的“5G持续演进,共建5Gigaverse & 5Green社会”会议上,结合R18技术标准的推进,5.5G概念出炉,来自中国信通院、运营商、设备提供商、垂直行业和消费行业的多位代表,又从多角度讲述了5G演进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挑战,以及随之而来的创新机遇。
<sectionhelvetica !important;="" !important;"="" #ffffff;="" 'hiragino="" 'microsoft="" 'pingfang="" 0.544px;="" 0px;="" 1.75em;="" arial,="" background-color:="" border-box="" box-sizing:="" break-word="" gb',="" letter-spacing:="" line-height:="" margin-left:="" margin-right:="" neue',="" normal;="" overflow-wrap:="" sans="" sans-serif;="" sc',="" ui',="" visibility:="" visible;="" white-space:="" yahei="" yahei',="">
如何理解5.5G?
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所长丁海煜表示,随着超高清视频业务的应用,包括沉浸式体验、AR业务的发展等,未来五年、十年移动网络的流量会有几倍、几十倍的增长,到2025年仅高清视频和XR业务催生的个人用户DOU(平均每户每月上网流量)就有望达到50G~100G,2030年最高超过250G。
海量数据的暴涨,和各行各业对5G能力需求的持续增强,推动着5G技术标准的演进。对此趋势,华为无线产品线副总裁、首席营销官甘斌表示,在5G千兆网基础之上,5.5G(5G-Advanced)将提供泛在万兆体验和千亿联接能力,持续加速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,并更加真实地反映物理世界的情况。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,中国率先完成5G M-MIMO在C-Band和2.6GHz上的测试和大规模商用,加速TDD中频段在全球的商用部署,促进了全球5G商用网络的快速开通。R18是业界对5.5G非常关注的重点,R18的工作计划将于2023年12月完成。
甘斌也提到,要实现5.5G万兆体验、千亿联接愿景目标,需要产业伙伴一起在超大带宽、上行频谱重构、ELAA-MM、绿色空口、内生智能等方向持续探索,实现无线网络能力再升级。
<sectionhelvetica !important;="" !important;"="" #ffffff;="" 'hiragino="" 'microsoft="" 'pingfang="" 0.544px;="" 0px;="" 1.75em;="" arial,="" background-color:="" border-box="" box-sizing:="" break-word="" gb',="" letter-spacing:="" line-height:="" margin-left:="" margin-right:="" neue',="" normal;="" overflow-wrap:="" sans="" sans-serif;="" sc',="" ui',="" visibility:="" visible;="" white-space:="" yahei="" yahei',="">
5.5G如何使能行业?
基于5G的大空间计算高精度定位核心能力,将加快AR应用普及。5G下的海量资源互动分享和AI应用,能够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,为沉浸式游览景区、博物馆等文旅产业新兴业态发展提供宽广舞台。基于AR的远程办公、远程检修等应用场景也将驱动5G网络向更低时延、上行下行大带宽的方向持续演进。在生产制造领域,基于5G的无线化部署,能够大幅降低连接复杂度,稳定的低时延性能能够有效满足工业控制系统的相关要求,为提高产线利用率提供重要抓手……
5G的持续演进,以及在应用上的融合创新,给各行各业的革命性变化带来了更多可能。
当前5G已进入规模商用,王志勤表示,在后续技术产业和应用发展过程中,需要以技术标准和应用产业全面布局,持续提升带宽能力。随着5G向5.5G持续加速发展,“面向未来,从5G产业自身的技术供给来看,5G还需要不断从网络能力、技术标准和应用场景发力,持续创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