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旗 拥有持续流动性是投资者对市场的最大误解 (花旗在中国的业务)


花旗银行,Citi,全球信贷负责人MattKing日前在一份研报中称,从流动性角度看,我们越来越意识到,金融体系将始终保持稳定,这一想法是大错特错,目前的情况是,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在单一产品交易上难以获得收益,大笔资金从单一产品指标基金流入综合指数基金或ETF,以欧洲市场来看,代表指数交易和单一产品交易的,期货,现金,比率已经达到历史...。

(贝云网络科技)

花旗在中国的业务

花旗银行(Citi)全球信贷负责人Matt King日前在一份 研报 中称,从流动性角度看,我们越来越意识到“金融体系将始终保持稳定”这一想法是大错特错。

目前的情况是,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在单一产品交易上难以获得收益,大笔资金从单一产品指标基金流入综合指数基金或ETF。以欧洲市场来看,代表指数交易和单一产品交易的“期货-现金”比率已经达到历史新高(如图1)。这意味着,主动投资规模正在缩小,而指数、资产类、Smart Beta等被动型投资产品变得更受欢迎。原先,投资者认为,当被动型投资日后也变得难以赚钱,资金会回流到主动型投资,而金融系统在持续的流动性中会继续维持稳定。

但King指出,“持续的流动性”是投资者对市场最大的误解。他甚至认为,摧毁金融系统可续流动性的罪魁祸首恰恰是央行。

King认为,在金融市场危机尚未爆发时,杠杆的使用对买卖双方都是好事——交易催生交易,流动性催生流动性。周期/非周期、价值/趋势、新发行债券/旧发行债券、现金/信用违约掉期、单个股票/指数,不论交易员采取哪种策略,他们在相对价值中持续套利的动作,在带来均值回归的同时,反过来也鼓励了更多市场交易。

但在危机后时代,情况就反过来了。从监管层希望控制杠杆风险开始,影响逐渐传导至投资者的交易行为。对冲基金买卖规模缩窄,市场资金流动速度趋缓。

既然市场失调是监管层面造成的,那么央行有办法在市场日趋萎靡之际令其重现生机吗?

Matt King认为这很难。

央行不断放水确实推高了资产价格通胀,但效果已经式微。信贷利差、外围利差以及股票价格在欧央行采取QE之后,就一直往错误方向行进。当欧元信贷看到更强的资金流入,买方却显现出更多限制——高收益基金流入减少,股票市场也呈现资金外流状态。

King指出,金融杠杆的收紧不只是对流动性产生短期直接影响,真正的风险是,这会启动一个流动性紧缩的周期。从各市场间关系看,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,而是饼越做越小,没有赢家。

另外,他认为尤为值得担忧的是,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,信贷增长放缓并不会带来金融市场的稳定。这时候,经济更需要新的刺激,否则就会陷入加速寻底的通道。


CCG 2017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 节选 (ccg2019)

引领市场 10张图盘点特朗普经济学 美国优先 (引领市场口号)

评 论
请登录后再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