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贝云网络科技)

IDC于近日发布了《中国医保信息系统市场份额,2022》(IDC # CHC50190823, 2023年7月),本报告主要围绕中国医保信息系统市场展开分析,给出了主要厂商的市场份额,分析了市场竞争态势,并对领先厂商在2022 年的市场表现给予了分析评价,可供医保局及医疗机构在选择医保信息系统供应商时进行参考,也可供投资机构、以及供综合性IT厂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作为参考。
市场在多维度上呈现持续增长
当前国家级平台已经完成基础建设,全国省级平台也相继完成并陆续验收,进入了深化应用、运维阶段。2022年尽管受到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影响,医保信息平台的建设和验收进程较预期有所推迟,但市场仍然展现出了多个积极信号,并展露出增长态势。IDC预测,2022年中国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为32.4亿元人民币,比上一年增长12.8%。主要市场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:
子市场逐步崛起,市场格局发生变化
近年来,市场的持续增长吸引了新型厂商进入这一领域。而基于前期基础业务系统逐步完善,为建设更多精细化的系统奠定了基础,子市场发展加速。新型厂商在该类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市场认可,扩大了市场占比。而传统厂商除了通过提供持续增强自身在医保局端市场的竞争力,也正适应院端的医保信息系统的需求,发挥其在医保端的服务优势,以及领域知识的积累,研发新的产品,向院端的市场逐步渗透。
随着市场需求重心迁移和扩展,两类厂商在各自领域持续发力,市场竞争格局较前有所分散。其中,原有的厂商基于先发优势,在多个系统建设以及运维服务中建立了市场优势和品牌形象,在市场中仍然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。而新型厂商,多由单一系统切入市场,市场份额相对有限,其中早期便进入市场的厂商,具备一定的优势,市场份额相对领先。2022年市场份额排名前六的厂商总市场份额占比为59.9%,较2021年有所下降。
未来,随着疫情的结束,医保信息系统的市场潜能将在短期内释放,更多元化的系统需求将持续迸发。其中,传统的医保信息化厂商,参与了国家、省级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,更了解医保信息系统的建设架构,积累了业务经验,在地方建设过程中更改有利于获得医保局的青睐。同时,也正是医保局端系统建设的经验,尤其是DRG/DIP系统的分组经验,有利于传统厂商拓展院端医保市场,获得更多的订单,头部厂商仍能保持领先优势。而新型厂商从细分领域切入,将在业务发展中积累垂直于医保具体任务的专业化领域知识,进一步获得市场认可,从而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。
IDC 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高级市场分析师林红 表示,国家和省级的医保信息系统已经完成了基础系统的建设,而医保改革的持续推进将带动对于医保信息系统需求的增长。在医保改革政策的推动下,在医保信息系统政策的指引下,医保局端与医疗机构端将展现出更多元化的市场需求。疫情期间蓄积的市场潜能将在短期内释放,且市场规模将在未来五年持续增长。医保信息系统将与新兴技术进一步结合,发挥数据价值,让系统从支撑工具转变成为赋能助手。头部厂商正适应市场需求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能力,而新型厂商也深入领域积累成功案例经验和知识,传统厂商与新型厂商在部分细分市场的竞争即将展开。头部厂商的优势仍然明显,但随着多个细分领域的发展,市场格局在未来阶段或将有所分散。